近期,有两条消息引发关注:
一是,湖南常德79岁老太李连枝因为儿子商业纠纷问题,曾砸了桃源县县委书记家的玻璃,后警方对她实行24小时监视。本月19日,李连枝突然悬梁自尽,尸体被警察抢走。常德官方称抢尸是为“维稳”。
二是,北京警方27日公布了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开通以来的“成绩单”:点击量超过1100万次,网民留言近4.5万条,粉丝超23万人,通过微博解决网友反映的实际问题89件。
两条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一条主线紧密相联,那就是微博。
对于前者,有报道称,抢尸事件是因为微博现场直播而迅速发酵的某周刊记者邓飞20日就一直用微博报道抢尸事件,发出近40条微博,从而引发广泛关注,众多传统媒体强势跟进,使事件影响扩大化。
而今年9月“宜黄自焚”事件发生后,准备赴京反映情况的钟家姐妹在南昌机场遭围截,也是邓飞用微博实时直播事件进展,演变成全国“围观”的重大负面事件。
诸多迹象表明,面世不久的微博,正成为对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影响舆论的全新平台,值得思考。
而后者,则是政府机构面对微博舆论的冷静应对:以微博应对微博,缓解公众质疑,强化公共关系建设。显示微博已引起一些政府机构重视。
所谓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出现在中国不过一年,但发展惊人。去年8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此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启微博,据预测,我国微博活跃注册账户数今年底将达6500万,明年有望突破1亿。中国,已经越过网络时代、博客时代,进入了全新的微博时代。
而且,140个汉字限制和手机可作输入互动平台,使微博更快速、便捷和平民化,成了草根阶层全新的信息传递、情绪表达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从舟曲泥石流的现场零星动态发布到如今的现场直播,微博正成为一种新的播报方式,正所谓一个人就是一个“通讯社”,“全民记者”时代已经来临。
微博的繁荣,折射了基层舆情的传递已经发生变化。不过,由于匿名性、非专业性、随意性,由微博传递的某些信息难免有失偏颇,会给地方政府、社会带去压力。微博,考验着政府的处置能力。
但现实中,即便面对出现多年的网络信息,不少官员都还有恐惧症,往往采取躲、吵、封、抓、告等下策,对网络时代的大考尚未及格,更何况传递更主动、传播速度超前、传播范围更广、互动更积极的微博时代?
事实上,对于微博舆论,类似北京警方的开明,全国并不多见,众多地方及其官员,仍表现为自大霸道和慌乱无措。如湖南常德抢尸事件,面对博客大肆传播,面多各方质疑,当地官方一直漠然处之,除了一句“维稳”,事发10天仍无详细信息披露;而在“宜黄自焚”事件中,当地政府应对不力,近期被人民网列入地方应对网络舆情的负面典型。
网络是社会事件的“放大器”和社会情绪的“发泄器”,而微博更将这两大功能无限放大。如何应对微博舆论,如何面对微博时代,考验着地方官员们的执政能力。这是一份新的时代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