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考笔试已结束,面试在即。很多小伙伴开始全心备战口语表达。比起妙笔生花,口吐莲花更需要久久为功地打磨。面试资料点击咨询客服。
大家都知道,面试就是口头上的申论。但是,如果我们把申论备考时积累的素材原封不动的照搬到面试考场,盲目滥用必然会出现“排异”,不仅不能给面试加分,反而显得假大空。
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关于作风建设的这两段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在申论考场下笔如有神的考生,怎样提速换挡、动能转化,实现面试上的华丽转身呢?
一、书面文字与语音输出的差别
语言学界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以形写意,从概念直接到文字。
字形方正,结构上讲究偶合,追求对称美。借由对称结构的形式表达可以产生一种语义上的气场,所传递的语义信息往往超过字面,弦外之音由此而出。
而汉语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是汉字遮蔽的结果。词汇词与语法词混用,还有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造成有些东西“可看不可读”。
从故事可以看出,汉语言书面表达可以呈现的内容,换成语音输出不能“拿来主义”,更不能不加转化地直接挪用,这样会导致词不达意,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意境还容易引起听觉疲劳。
神经科学认为,在大脑中,不同皮层的部位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大脑后方是视觉功能区,前方是语言功能区。
大脑运转的机制十分复杂,“听”和“看”的脑功能接受区域不同,那么感官体验的舒适阙值也是不一样的,这势必要求考生对素材的处理手段加以变化。
二、面试答题的“质感”与“口感”区别
与申论素材的“质感”相比,语言表达的面试更需要素材具备朗朗上口的“口感”。与纸面的意境不同,面试里更需要关照听觉的感受。
“力透纸背”是见识的凝练、思想的碾压,而娓娓道来更有即时感,感官冲击更明显。所以,好的面试答题从不应该是晦涩、艰深、拗口,而是善用语言魅力,是想与说的统筹运用。
比如,针对遏制舌尖上浪费的话题。
面试答题,话语要传递的是见识情怀、体现的是能力品质,不是有感情的背诵全文,不是学术论道,是传递一种信念的力量,进而与考官达成三观的认可和情感的共鸣。
无论是申论还是面试的表达,都离不开日常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