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行测资料  >> 言语   
言语
浙江公务员言语理解每日练习及精解(22)
http://www.zjgwy.org       2012-08-28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1】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做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一些学者专家教授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做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


  A.历史的遗产与人生体验的关系  B.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C.研究者的文字表述问题     D.一些历史研究文章呆板无趣的原因


  【2】人类发展速度比率的问题同人类文化各阶段的相对长度直接有关。人类发展的速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级数递增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这一点不仅曾为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遵循其他的规律。因为每当人类获得一项准确的知识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就这样一直推进到极其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因此,虽然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快,可是我们如果就这两个阶段的成就同全部成就的关系来估量,则最早一个阶段的成就的相对量可能是最大的。我们认为下边这种看法有可能会得到公认,那就:人类在蒙昧阶段的进步就是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要大于野蛮阶段的的进步;同样,人类整个野蛮阶段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整个文明阶段的进步。


  作者提出“这种看法”是因为(  )。


  A.蒙昧阶段最长,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短


  B.蒙昧阶段取得进步所付出的劳动量最大,野蛮阶段次之,文明阶段最少


  C.人类早期成就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D.人类智力的发展比具体成就更重要


  【3】“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对上文的“他”的情感态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闻不问,置之度外  B.无动于衷,无怒于形


  C.漠然处之,不予理睬  D.不屑一顾,极度蔑视


  【4】《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的版面在传统上比较严肃,新闻照片不多,并且尺寸也小。近年来,由于电视的影响和报业的竞争,《纽约时报》上新闻照片的尺寸也扩大了,从《纽约时报》来看,报纸运用照片,不只是作为活跃版面的手段,而且已成为报纸报道工作的重要环节。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纽约时报》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


  B.就连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也不得不迫于竞争的压力对自己一贯的风格做出调整


  C.《纽约时报》上新闻照片的尺寸扩大了


  D.通过《纽约时报》改变版面传统的事例说明报纸运用照片已成为报纸报道工作的重要环节


  【5】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话。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浙江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jgwy.org/> 参考答案


  【1.解析】A。“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做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这句话是材料的中心。后面则是对这一中心的具体阐述和例证。材料主要强调了研究对象应该是“活生生”的东西,要和自己的人生休验相结合,即人文研究者的人生体验对研究历史遗产的重要性。B项的范围过大,C、D理解片面,只有A项概括了题干的主要内容。


  【2.解析】C。题干中“这种看法”是指代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简言之“人类早期阶段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阶段的进步”。根据原文“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可知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它是从精神实质上回答了“原因”。作者在这里提出“人类早期阶段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阶段的进步”的看法,其“原因”之所以是“人类早期成就是以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因为立论的角度是“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如果不是这个角度,立论就站不住脚,更谈不上寻找立论的“原因”了。A项从时间长短来谈,不符合文意要求。B项从劳动量大小来谈,也不符合原文表述,A、B两项都只是表面上原因。D项进行的是横向比较,而作者的看法是纵向比较,因此D项也应排除。


  【3.解析】D。这道题目难度较高,需要结合知识背景进行作答。这段话出自恩格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以墓安葬马克思时所致的悼词。根据原文“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的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资产者及其政府,要求考生辨别对于他们的驱逐、诽谤、诅咒,马克思采取的何种态度。其中A、C两项表述不妥,因为马克思对于资产阶级的行动绝不是毫不理睬,不闻不问,而是洞若观火,了然于心,只是觉得不值一提而已。B项的“无动于衷”也不确切,而且该项只提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揭示本质。只有D项才能符合画线处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4.解析】D。该段文字主要描述了《纽约时报》上的新闻照片的尺寸扩大,运用照片已成为报道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含义就是说运用照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B、C三项只是该段文字的论据,不是论点,只有D项符合。


  【5.解析】D。本题考查了语句衔接的能力。要使语句衔接连贯自然,首先要做到话题统一。本题中,前面已经明确了主语是“公安干警”,因此,后面应该继续就这个陈述对象往下说,是“公安干警”“将其抓获”,也是“公安干警”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因此只能填D项。其他三句都转换了陈述对象,或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或从“赃物和赃款”的角度来陈述,明显打破了语句的连贯,不够流畅。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