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结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B.素质是先天的
C.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D.能力是后天发展的
2.超 Y 理论认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高,反之就低。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人们都是怀着实现胜任感的需要加入组织的
B.满足胜任感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C.胜任感由外部环境、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来决定
D.超 Y 理论是研究工作效率的理论
3.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更为完备。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地域文化在这时实现了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了以统一的汉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时期我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有光荣的历史记录。在汉代,妇女的地位,妇女的作用,妇女的权利保障,与其他若干历史时期,特别是与一些人以为可以较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宋明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接下来很有可能介绍的是:
A.女权的历史变化特点 B.汉代女权的特点
C.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D.汉代妇女的物质生活情况与精神生活地位
4.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与米、面等粮食价格的每次上涨,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客观看,有些价格上涨是合理的,有些上涨是不合理的。对此,政府和城镇居民要理性分析,尤其要善于倾听广大农民的心声,然后予以协调和平衡,使其价格趋于合理。在当今我国城乡二元制没有打破的前提下,政府不能简单以牺牲农民利益来维护城市需要,动辄祭出“限价”的法器打压农产品价格,来维持副食品价格的表面稳定,要知道城里人的利益需要维护,农民的利益也不能舍弃。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肉、禽、蛋、米、面等价格波动会牵动多方利益
B.城里人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因为农产品得以衔接
C.缺乏理性分析的“限价”其实是损害农民的利益
D.舍弃农民利益而维护城里人利益实在是本末倒置
5.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
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两条路之间,还有 N 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成功不能统一
B.那些发呆、做梦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C.持有“成功失败”二元观点的人是有问题的
D.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
(浙江公务员网http://www.zjgwy.org)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是关于素质与能力关系的论述: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有了素质,便具有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但素质不是能力,能力是后天发展的。A 项偷换概念,文段是说“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基础”与“自然基础”是不能等同的。B 项只提到“素质” 项只提到,、D“能力”,都不够全面,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2.【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管理学上的超 Y 理论的一些观点,主要是关于胜任感的满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A 项“都是”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排除。C 项说“由......决定”,原文的表述为“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
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排除。D 项超 Y 理论是管理学上的重要理论,其研究范围不限于工作效率,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3.【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汉代女权发展的背景,末句总括一句,指出汉代女权与其他若干历史时期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下文可能对此展开说明。A 项脱离了“汉代”这个背景谈女权,排除。C、D 两项各自着重于汉代妇女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够全面。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4.【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由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引出针对农产品的“限价”问题,意在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不合理的,不能单纯为了维护城里人的利益而牺牲农民的利益。A 项是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这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B 项城里人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通过什么衔接也不是文段想要说明的问题,排除。D 项农民利益与城里人利益都要维护,要在二者之间协调平衡,并不存在哪个为本哪个为末的情况,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5.【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否定了“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价值判断模式,认为在成功与失败两条路之间,还有 N 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关于成功的理解,标准不应只有一个。B 项与文意相反,文段是说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成功的一种,排除。C 项说有问题的是“人”,而文段中说的是“这个社会”,属偷换概念,排除。D 项说“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文段是说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只有一个,由于性格与经历不同,每个人对成功都有自己的理解,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