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写法,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一定的形式、词汇、用法等加以整合和运用,以迅速提高自身技能。对于考生在短期内提高成绩,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模写法"在书法、绘画方面运用得比较普遍,其实在申论的学习中也可以借鉴和应用,但也有可能落入别人的俗套而缺乏主动和创新。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开始不要盲目地闭卷闷头写答案,要学会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好的词汇或者经典的开篇结尾、经典的过渡转承等等运用上,经过不断的调整和修改,灵活地掌握"模写法",将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到申论学习之中,以求高效历练成申论"精兵"。
首先,对申论答题词汇的模写。
大多数考生在应试申论时,会遇到词汇的匮乏,信息的整合不到位,语言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即便是熟练掌握了申论的答题技巧,而在语言上或者答题信息的整合上出现问题,也一样是致命的硬伤。但是仅仅依靠平时死记硬背,强行硬塞在脑海里的词汇并不能真正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世主",甚至临场答题时会产生混乱而不知如何分配和布局,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因此,在平时要求考生多关注时政新闻,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利用价值。不仅要尝试去分析、解决问题,当发现合适的词汇、经典的表述时还可以摘抄下来,在刚开始练习申论时就记着将其运用上,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使之形成最终的采分点齐全、语言精练得当、结构完善合理、行文妥帖顺畅的答案。其后如同练习书法一样,往后的申论做题都要潜意识地为你树立一个比较标准的答案和表述。这样"向前靠齐"的方法能迅速纠正自身匆促独立练习的盲目性,以一个标准为向导,不仅掌握和运用了词汇,而且还能"感染"其他答案使其表达走上"正途"。
其次,对形式或者结构的模写。
我们在平时阅读《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干部说干事》等时都试图从中得到精华和养分。那么究竟从中我们要得到什么?除了语言词汇方面,形式和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汲取点。通过阅读学习,体会到对待一个问题或现象应从哪些角度和层面去分析和解决,应当以何种形式和结构去铺陈、论证观点和看法,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申论答案的框架。
另外,在模写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死搬硬套,应该更合理、有重点地分配布局,做到轻重均衡、论述详尽、用语恰当,突出主动性、灵活性和新颖性等特点以求高分。因此在"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意模写的量度。申论考查的目的不是华美辞藻的堆砌,不是经典语录,也不是科学原理的阐释,而是来自于材料内容的具体分析、可行性的对策以及合理有力的论证。因此我们在"模"的时候切忌过多使用脱离材料实质的语言,要保持内容的丰富和完整,只是在修饰和过渡等地方让表述更加顺畅、更显层次和高度。
二是注意模写内容的恰当性。这仍然是如何使用的问题,纵观申论整体,是对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现象、影响、原因和对策进行有选择性的考察,答案的内容多为实质性的。由此,模写来的东西的主要作用在于完善语言表达和提高语言层次。我们说申论具有政治性但不政治,其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有层次感,而在应试中考生遇到的往往正是这些问题,一方面语言表达不到位,过于宏观或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对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或现象本质的深层次挖掘有所欠缺,语言上没有表现出必要的政治高度、广度和深度,而始终停留在表面上进行论述。
三是要注意模写的真正意图,规避一味的拼凑。模写的妥帖恰当、对症下药是运用"模写法"最基本的前提,切不可认为是经典或是可能奖励分的就强硬拼凑上。模写的真正好处在于避免在临场时不能迅速搜索和整合运用已准备的词汇、结构等;另一方面,在开始完成模写的答案后,往后的做题中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标杆,都会"自觉"地将最低要求向上提升,以达到提高的效果。因此,切忌要区分模写和抄写的区别,规避单纯的拼凑。
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模写法",是学习申论不可缺少的方法,只有将平时积累的信息和知识真正体现在答案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意义和价值,才是高效运用"模写法"历练申论精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