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1.国家统计局9月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新房房价同比涨幅超20%,随后“深八条”、“京七条”、相继出台,从住房用地供应、二套房首付等方面做出政策性调整。
2.2013年11月8日上海发布了《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关措施》,即上海“沪七条”,从提高准入门槛,收紧预售许可证和增加土地供应等方面强制调控房价,成为市场的转折点,
3.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11月8日提出:“新沪七条”虽然会伤到刚需,但政府“不得已而为之”。对于目前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此次“新沪七条”的出台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实质性改变。对于购房者的恐慌性情绪来讲,“多少会起点作用”。
【解析】
房价问题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同时随着中国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住房也成为传统思想中婚姻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房价久增不减,11月18日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称,上海10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21.4%,在该机构监控的70座大中城市里涨幅最大。北京紧随其后,涨幅为21.2%。涨幅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是广州和深圳,分别为20.7%和20.6%。所以已经远远超过了广大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房价失控也明确提出:调控回归市场化,完善土地供应和房产税改革将成为调控楼价的主要手段。所以中公专家建议此类问题我们考生要予以重视,以防止在国考面试中出现,预测出题会集中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谈看法、谈建议和措施、分析原因等方面),随着各地争相出现控房价政策,所以政策类题目又是一个重中之重。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各地的“深八条”、“京七条”、“沪七条”来谈谈中国的房价调控之路。
房价飚高的直接原因:
1.内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随着城市化的加大和老百姓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需要增多,所以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另一方面,传统婚嫁观念的督促,结婚等同于买房。
2.总房屋量供应不足:土地、资金、建设成本、税费等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成本,提高了房价;2004年开始实施的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土地供给的制约性政策,限制了房地产的供应量,加剧了房地产供需缺口,促使房价上升;
3.房产投机者的介入,各地不断出现“房叔”“房姐”,增加了房价供给负担,经统计抽样调查发现26.55%的购房者出于投资的目的,一线城市比例更高,如上海该比例高达40%。
这些是一些表面的原因,相信各位考生也能分析明白,然而面试是一个优中取优的过程,所以我们分析的角度要有一定的大局观,所以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房价飙高的原因。
房价飚高的间接原因:
1.供求结构不合理,我国有94%的住房开发定性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则微乎其微,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偏重于高档住宅和别墅的开发,而价格比较适中的普通住宅则供求少,然而真正的需求者却是广大基本消费者,所以导致基本商品房价格过高增长。
2.居民消费观念扭曲,由以往的“居住性”转向“享受性”,由一次性置房向二次、三次置房过渡。
3.投资渠道单一,股市低迷,银行利率下调,这样高回报的房地产投资成为了广大小资人士的投资首选,因此一定程度促进房价的升高。
政策的背景:“沪七条”包括:将进一步落实各区县房价调控目标责任制,增加住房用地供应,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影响及问题:新政实施后,市场整体反映倾向“理性”。短期内,对一些处于正在交易阶段的买卖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影响效果看,政府的调控态度让不少买家放慢了入市、追涨的步伐。其次“新沪七条”会伤到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刚需,限制了一部分人的购买,旨在降低购买力,让房价降温,然而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七成、非户籍居民购房缴税或社保年限的提高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会延缓房价的上涨幅度而已。
同时一些房产中介为了提高业绩,想出各种奇招,如抵押首套房,用消费贷款补足首付;或者索性离婚,用净身出户一方名义买,包装成首套。
所以解决房价问题的核心还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增加供给量,调整供需结构;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应该真正让市场承担更多的功能,而非通过自己的“有形之手”不断影响市场的交易行为。总而言之政策的未来走向、执行力度以及市场机制能否真正发挥调节作用,才是房价调控的最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