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积淀的崇拜有着广阔的市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对文化积淀的崇拜之所以大行其道,深层原因在于,文化与民族国家、宗教信仰和民族本质相关,具体如传统、宗教仪式、表达方式、信仰等,这些要素和成分使文化具有鲜明的“在地性”、“本土性”或“地域性”。文化被认为具有无上血脉,并深深扎根在其所生存的特殊土地之中。
另一深层原因在于,文化中始终有一种丹尼尔·贝尔所说的“回跃”。按照他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的逻辑,“技术-经济”体系的变革是直线型的,由于功利和利益原则,以“发明、淘汰和更新”为特点的“进步”是其中的含义。但是,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会不断转回到人类生存痛苦的老问题上去……波莱兹代替不了巴赫。新的音乐、绘画或诗章只能成为人类扩展的文化库存的一部分,丰富这一永久的储藏,以便其他人能够从中汲取养分,用新的风格重塑自己的艺术经验。丹尼尔·贝尔看到的是传统在保障文化生命力方面的作用,但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文化相对于经济和政治的变化,相对于技术、社会的进步来说,总是相对保守。
在谈城市文化时,刘易斯·芒福德有过一段精彩的议论:“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又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设想,若离开了城市的丰富时间结构特性,城市自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逃脱那种‘唯有现在’的悲剧局面吗?如若没有城市在时间上的丰富性,城市就只能面临一种单调的未来,就只能听到历史上听过多次的单调节奏在未来的乏味重复。”刘易斯·芒福德这段话既生动又深刻。这里所讲的“时间”,指的就是文化积淀。
基于文化积淀如此重要,一些人进而坚持认为,文化是长期积淀的结果,积淀得越深厚,文化就越有重量,或者是对社会发展越有推动力量。
不过,有几点值得我们追问:第一,城市在时间上的丰富性如何实现?是不是只能依赖时间的单维、单向和匀速的移动?第二,时间既是一种建构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解构的力量。文化积淀的作用是否也具有这种二重性?第三,在当今时空日益压缩、文化高度流动的新时代,文化积淀真有那么重要吗?
文化积淀论的基本主张是:积淀在文化生成和文化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没有文化积淀的城市,文化上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文化积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依靠时间的力量;经济可以快速增长,文化只能慢慢积累。然而,仔细考究,这一理论并非无懈可击,其缺陷也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