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北京的灰霾天使得PM2.5这个专业名词为人熟知。然而,我国竟然未对灰霾天的元凶PM2.5进行监测。据《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报道,环保部将制定PM2.5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据称,我国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要由点及面,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真是“一钱难倒英雄汉”。只是不知,PM2.5监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竟需民众等五年?相关部门有没有算过民众的焦虑账?环保公信的失去,要多少资金才能补回?
设备是借口,资金是托词,核心恐怕还是政绩。11月14日,南京气象局官方微博“南京气象”在其气象预报中出现了“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数值,该条微博仅存留了数个小时即以“误发”为由被删除。此事还被追究了相关责任。
为何不想让民众知道实情?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一个“蓝天计划”,既是政绩所在,也是必须兑现的承诺。去年,南京的“优良天”占了八成,但人们普遍感觉“蓝天不够蓝”。对此,江苏省副省长徐鸣表示,原因就是没有监测PM2.5数据。一旦公布了PM2.5的浓度数据,以后一年有多少蓝天就不便信口雌黄了,而会被民众“盯着脸数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