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热点时评   
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http://www.zjgwy.org       2012-09-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体: 】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进入新世纪,各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关系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并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启示。


  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需要探索新路径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作出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两种不协调现象仍未得到有效克服:一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粮食产量下来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二是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住了,但经济发展上不去。要想既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忽视农业和生态环境,又避免为了保粮食、保生态而拖累经济发展,就必须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以产城融合、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就是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突破口,把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作为实现引领的根本着眼点,通过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带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促进产城互动、产业互动、城乡互动,从而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把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作为战略突破口


  当前,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进一步提振经济,实现更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同时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占用增加,推进“三化”进程与确保耕地红线成为两难问题。而且在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模式下,高速度产生高消耗,低水平造成高排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因此,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出现了经济服务化、工业服务化的趋势,高附加值环节逐步向研发、服务两端集中,现代工业发展更加依赖信息、研发、配套服务和环境等,工业化越来越多地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这与传统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对聚集人口、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城镇化要求更高。这是必须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富民强省重中之重的任务。但也应看到,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借助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优化、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的优势,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提升“三化”协调度的必然要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产城协调、产业协调和城乡协调。推动产城、产业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使现代城镇体系成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土壤和高地,推动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进而拉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城镇化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新型城镇化才具备发挥引领作用的条件和可能。从河南省来看,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诸多矛盾的焦点。2011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0.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构建由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现代五级城镇体系,以覆盖整个农村的农民多维转移路径替代单一的进城转移路径,可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打破过去城乡二元分割和要素单向流动的局面,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推动城乡统筹,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在要素组合上,强调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视野中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重组,突出节约集约,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在驱动机制上,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将现代城镇体系延伸至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在目标导向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致力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发展规律,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以解放思想为总开关,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新路,稳中求进,务实发展。面对质疑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开放包容、冷静反思;出现偏差不能回避遮掩,而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有了成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立足统筹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路线,既有各自的演进路径和运行规律,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根本在于协调,关键在于统筹。不仅需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自的发展提升,更需要推动产城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统筹发展,使“三化”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


  立足区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应认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本地实际选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立足各区域不同的产业基础、人口禀赋、城乡格局、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综合实力等条件,在推动“三化”协调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而走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立足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主题主线不动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加快推动从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转变;从二元分割、粗放扩张的传统城镇化向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立足以人为本,坚持务实求效。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从传统“三化”向新型“三化”转变,推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必然面临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挑战和考验,任何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冒进和偏差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发展受阻。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又要顺应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办实事、求实效,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