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奥数教育异化的关键原因是人们把它用于择校和加分,但是,根本问题是僧多粥少,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匮乏与不均衡。在激烈竞争中,总要有分配资源的办法。
汪洋书记反对“奥数与升学挂钩”的言论一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再次掀起奥数存废之争。早前叫停奥数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如今省委书记的明确反对能否给“奥数成疯”现象带来致命一击?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广东高考加分调整方案今年内出台。”这意味着,广东是否取消高考奥数加分将于今年内见分晓。省教育厅则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将严禁学校将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或奥赛成绩作为编班、转学和升学的依据,严禁将奥赛等非课标内容列入考试内容,并将建立问责制度,对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处分。
距离教育部发布取消奥赛国内保送资格的消息已经过去了半年,但在各种培训机构,等待孩子放学的和前来咨询的家长仍是络绎不绝,奥数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经历媒体狂砸、专家痛击、教育主管部门狠抓之后,奥数照例不慌不忙,因为它背后有强劲的需求和市场在支撑着。应当承认,奥数教育本身没有错,奥数教育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就曾说过:“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但是,当一项兴趣广泛被“喜欢”的时候,也就带来了梦魇,孩子的、家长的乃至整个社会的。同样是丘成桐先生,早在2004年就曾“炮轰”国内的奥数热,认为奥数金牌成就不了数学大国,甚至警示“奥数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喜欢有害的事情似乎是不正常的,但是在特定的社会博弈环境中,某些有害的事情就有可能变成人们的占优策略,成为避免更坏处境的正确选择。表面上看,奥数教育异化的关键原因是人们把它用于择校和加分,所以,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又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免试入学等政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2010年取消奥赛国内保送资格。现在,社会舆论呼吁再进一步,取消奥数竞赛高考加分。似乎,我们离问题解决越来越近。但是,根本问题是僧多粥少,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匮乏与不均衡。在激烈竞争中,总要有分配资源的办法。考试的本质与才能无关,而在于它是一种“容易比较”的方式,只要容易比较,能够把某些人定义为“不合格的”,能够完成把某些人甄别出去的任务就行。对此,连一些名校校长都坦言很难办,每年那么多人报考,录取比例接近10:1,你完全没有一点难度的题目,怎么选拔?反过来看,相比起权力与金钱霸占着优质资源,奥数反而是一个尚算公正的选择,至少成绩明摆着在那让人无法质疑。
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表面上的加分取消了,但择校依旧,而只要有择校,就必然会有各种或明或暗的考察——— 奥数竞赛的成绩,就会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此,还原奥数教育的真面目,避免妖魔化,还是要回到义务教育的本源。增加教育投入,加大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促使各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趋向均衡,从而消除择校热,奥数热也就自然“退烧”。其次是对人才实行多元评价,建立科学、具有公信力的多元评价体系,辅之以高考改革持续稳健推进,真正打破应试教育的窠臼。阻止奥数继续疯狂当然是正确的,只是必须意识到,这仅仅是教育改革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