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中国青年报》报道,张翕飞在他个人投资打理的“盐城经贸网”上,贴出了《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他在这份1800字的宣言中声称,他这个“小官”要把近期收到的“好处费”如数退还给企业,希望企业今后不要再送礼金给他。后来,他分两次将汇款回执和收据贴出来。自任现在这个职位一年来,他共收到9000元“好处费”。
3月下旬,张翕飞“高调退贿”的举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举一出,有叫好声,有质疑声。短短一周时间内,他接受了10多家媒体的采访。“我的目标已经实现。”他说。
正方 反常做法向官员们普及常识
公众关注张翕飞的“高调退贿”,源于其行为佐证了公众对官员普遍接受贿赂的看法,用张翕飞的话说,送礼是官场潜规则。这一事件出来后,我们不知道张翕飞仕途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调退贿”对于盐城官场来说震动必定不小。而无论震动多大,也不论张的结局如何,潜规则依旧不会发生变化,退贿特别是高调的退贿不会被普遍效仿。
张翕飞自己是好官还是贪官,尽管议论很多,但没有证据都不好说。只是从他的“高调退贿”举动中,可以看到官员灰色收入之多。而且,张不过是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几张退贿清单而已,竟然就震动一方官场,可见其行为的犯忌程度。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不会公开自己的贿赂清单,就算退贿也不会高调说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有更多的官员自觉退贿,官场风气必然好很多。张翕飞的做法是反常的,没有按规矩出牌,破坏了官场对灰色收入、贿赂问题集体缄默的潜规则。但就是这样的高调,再次向公众和官员普及了一次常识——不收受贿赂是为官的道德伦理,申报财产对官员的监督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一些官员来讲,当然不希望一切处于透明状态中,特别是其私生活和家庭财产不愿意被公众知道。正是如此,张翕飞“高调退贿”对官场来说是犯忌,但对于公众来说确实乐见其成。不论一些官员多么不希望公开自己的财产,多么希望隐藏自己的灰色收入,财产公开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官员们必须有这样的道德自觉。
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
我们习惯用“斗士”之类的溢美之词,形容张翕飞这样的人。没错,他是向根深蒂固的传统潜规则挑战的“斗士”。但在赞扬他的无所畏惧和创举之时,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导致了这样一个挑战者的出现?这样的环境正常吗?我们是一边容忍着这样的环境继续存在,一边歌颂张翕飞似的“斗士”,还是一起来打破这种不正常的环境?
面对媒体,张翕飞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但张翕飞自己却深知,他肯定会被孤立。这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举动其实并没有收到应该收到的社会效果,而仅仅退化成一个人的表演。周围人看过了,点个头,都说好,甚至还自说自话地要如何如何,可实际上呢,这样一个举动希望打破的潜规则,压根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和触动。
我们不该只以一个斗士形象去看张翕飞的举动,因为他出现的意义不在于他个人的高调退贿,而在于告诉我们一个规则的存在和顽固。对这种早已存在、公众也已心知肚明的潜规则,相关部门迟迟没能杜绝已是失职,而在张翕飞将它摆到台面上后,如果还只是走个过场地开展一下相关教育就完事,那就更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和默许。
张翕飞个人被孤立还是受欢迎,可以从中窥见相关部门的态度,但官方的态度如果只停留于这个层面,那即便张翕飞以后的仕途一帆风顺,他此番挑战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当然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我们更希望,此番挑战的结果,是从此不再有产生这种“斗士”的土壤。这原本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而应是一幕肃清相关领域潜规则大戏的前奏。
反方 远不如高调拒贿
退贿一点都不奇怪,看看那些廉政账号里的钱,就知道有多少官员在退贿。但将“退贿清单”在网上高调地晒出来,恐怕是第一人。当潜规则布满周围,一个官员想要独善其身,保持清白,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翕飞敢于高调晒出“退贿清单”,是值得尊敬的,获取掌声,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退贿清单”受追捧却显出忧虑重重。
作为公职人员,拒贿是最基本的底线。一旦受贿,就构成了犯罪。张翕飞却是先受贿,然后退贿。这玩儿的是哪出戏?问他为何收了?他说:“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为了不驳同事的面子,就收了。这是什么逻辑?可他现在高调晒“退贿清单”,理由是:如果悄悄退掉,起不到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的目的,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找我办事不需要送礼。这岂不是在打同事的嘴巴?恐怕要比当场拒收更让同事难以接受。找你办事不需要送礼,最好的做法就是当场拒收,表现出凛然正气,才会让人家下次不再送礼。否则,一边受贿,一边高调退贿,让人如何相信你?
有些贪官在人前将数目小的钱物交出来,并且大吹特吹,来表明自己是个廉洁的官员,但暗地里却将大笔数目的钱物收起来,如此伎俩,我们难道不熟悉吗?诚然,我们相信,张翕飞不是这样的官员,但退贿何必高调?此举难道真能够弘扬正气、净化风气?如果能够当场拒贿,倒是让人佩服,也能荡气回肠。当公众对“高调拒贿”追捧时,其实是在呼求制度的应答。“高调退贿”,远不如“严肃拒贿”,远不如制度上的保障。当公开官员财产成为常态,还有必要搞这些“拒贿秀”吗?(王军荣)
热捧的掌声令人悲哀
对张翕飞讥讽者多是怀疑论者和悲观派,认为他要退可以悄悄退,或者干脆当初就别收。现在悬之于网、公之于世,无非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而已。甚至还怀疑他是不是“退小而留大”或“边退边收”,抑或哪天真遇一天价巨额贿赂,是否还能如此坚定地将其拒之门外?这些异议当然不是全无逻辑,但在当前语境下,却有些不合时宜。从张翕飞的个性和目前职位来看,“6笔贿款9000元”完全有可能,并非太离谱。而且我们不应老怀揣着“动机论”来揣度别人心思,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毫无积极作用,甚至还会消解社会信心。
可以怀疑高调退贿“目的不纯”,或是意义有限。但是在一些公务人员默默收礼受贿,已经心安理得,甚至觉得天经地义之时,有这么一个“不识相”不合群爱较真儿的官员非要反其道而行,先收后退,还张榜公布,告示天下。引得同行侧目,舆论关注,总比什么都不做强。他只不过尽了一个公务员的本分,还残存一些权力耻感,只是在一群矮子里才显得稍高了一些罢了。你可以不鼓掌,也不建议鼓掌,但也不用过分讥贬。
需要明确的是,以个人的道德感召力量去劝化同僚廉政奉公本就不是张翕飞的义务。廉洁从政不是已写进党纪国法,贪赃枉法骄奢淫逸不是都应受法律严惩吗?有法律之剑时刻悬于头顶,不就是最强大最稳妥的威慑吗,哪里还需要一个道德模范来苦口婆心地遍遍规劝啊?如果我们为张翕飞鼓掌,则说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都在严重溃退。但在“高调退贿”背后,我们还是真切地听见一大片令人悲哀的掌声。
张翕飞语录
●“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有必要高调做点什么。
●不少恶性事件背后道德滑坡的根源都能追溯到公务员身上。如果作为社会管理层的公务员能成为道德的标杆,久而久之,社会的“仇恨”就会少很多。“我决定先从自身做起。”
●“我相信我的行为能起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我就是要告诉大家,社会上还有一个‘小吏’,办事不收礼。我这样的公务员多了,大家就会感觉温暖一些。”
●“以前的那些我都没退,我退的是我任行业处副处长以来收到的礼金。”
●尽管有媒体报道称,张翕飞的做法得到了当地领导和单位同事的充分肯定,但张翕飞在接受采访时自称,“肯定会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