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但个别基层政府或学校表面落实、实则设卡。一是认为农村学生挤占城市教育资源,可能影响教学质量;二是认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学频繁影响正常教学。有指定接收学校还认为,义务教育经费按“人头划拨”,政府给予的补助,不足以支撑学校接收农村学生后的运转。
在个别政府部门和学校态度的影响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将纲要中义务教育阶段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内容,解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指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范围中就近入学”。此举不仅挑战国家纲要的权威性,也损害着农民工新生代接受平等教育的权益。
砍掉“高门槛”,还需教育主管部门尽快统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的报名标准,特别需关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随父母进入城市无法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一读起的特殊性,明确“转学”相关规定,防止个别基层政府和学校玩“转学”非“入学”的字面游戏,拒绝农村孩子。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对相关学校进行监督。
要从根源上消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高门槛”,还有赖于地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目前,重庆市已确定,在未来三年内完成200多万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农转非”工作,同时为这一群体的孩子们建设115所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