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乡镇党委书记给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写信,指出“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村真危险”。这种状况在很多基层工作的同志看来,没有变化,甚至在部分地区有进一步恶化的现象。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我们的基层治理在政治、经济、党建等方面都出现了系统性问题。
系统性问题的风险点
人才队伍的问题,目前最为迫切的是农村的干部队伍缺乏德才兼备的年轻梯队,后劲不足。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工作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呈现出单向的流动,一大批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从而造成农村发展所仰仗和依赖的人力资源“失血过多”“补血不足”。这些离开农村的青壮年虽然逢年过节回家看看,但他们羡慕城市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打拼把“根”扎在城市,至少想让他们的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根”不在农村,也就很难“记得住乡愁”。此为其一。其二,尽管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各方面原因留在了农村,但由于党组织对基层群众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限,并且党组织缺乏活力,因此,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对党组织缺乏兴趣,一些本地“80后”、“90后”的年轻村民入党意愿不强。其三,尽管有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也有个别村官做得很好,但整体上讲这支队伍不稳定,心思不在农村,一有机会随时离开农村。其四,农村现有的治理精英群体中,村委会班子成员较为年轻,但党支部班子成员岁数较大,有的农村“七个党员八颗牙”,老龄化现象突出。这就必然造成对现代科技、农业经济、市场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适应并驾驭农村发展。正如有的同志讲,农村的精英就是那么几个,这些人无非就是台上台下“来回倒”。因此,农村产生不了人才、留不住人才。“选人难,选出来干也难,即使干好了,也没有出路”。这是妨碍农村发展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应纳入农村发展战略层面加以通盘考虑。
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一是盘活存量,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一代的村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加强对现职干部的培训,提高现任干部驾驭市场、协调关系、适应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适度调整任职回避的政策,乡村两级尽可能大胆使用本乡本土的干部,应该充分相信本地人能够珍视自己的名节,管好本村本乡的事儿。二是引入增量,做强做大乡村经济,改善乡村环境,增强乡村的吸引力,使年轻人能够做到离土不离乡,扩大和丰富农村人才的储备库,使年轻人能够稳得下心来,鼓励外出务工人才返乡创业,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是管长远的大计。
更多面试资料及技巧,考生可点击学宝云课堂查看,点击进入:学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