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面试  >> 指导   
指导
2012年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及精解七十七
http://www.zjgwy.org       2012-01-19      来源:浙江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1.你新进入一个司法机关,领导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经常去向同事打听你的消息,同事跟领导说了之后又把消息告诉你,对此你怎么办?

  【参考答案】

  我相信领导此举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的工作,促进我更快地成长;领导从侧面考察我,了解同事对我的看法,这是一种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我十分理解和赞同。同事将此事直言相告,是对我的理解和关照,也是对我的督促,我表示感谢。

  无论领导是否真的怀疑我的能力,我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力求能够获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努力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会向同事了解领导主要关注我哪些方面的信息,通过领导可能对我工作中什么地方不太满意;积极征求同事的意见和建议,请求同事在今后的工作中帮助监督我。

  第二,沟通是信任的基石,因此我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请求领导鉴定我的工作和表现,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与指导,向领导表达自己积极进步的决心,以实际行动来让领导放心。

  第三,根据了解到的信息和获得的指导,我会认真检讨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是否确实存在相关的问题和不足。如果有则要积极改正,端正态度、加强学习、努力弥补不足;如果没有也不能放松警惕,而要引以为戒,尊重领导的意见,并找出引起领导误解的原因,以努力工作、勤奋进取来消除领导的怀疑。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但是只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就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公务员,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2.目前发生了多起伤害法官的事件,湖南永州一男子在法院内持枪扫射法官,广西梧州六名法官遭泼硫酸,从以前的法官暴力执法转变成对法官的暴力,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对你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我认为,无论事件的起因如何,无论法官是否存在过错,暴力伤害法官的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以暴力手段侵害他人人身权利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是受到法律严厉制裁的;另一方面,即使法官确实存在审判不公、枉法裁判等行为,当事人也不应当以暴力、过激的手段争取公平正义,因为如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导致更大的错误,害己害人害社会。

  暴力伤害法官的行为应当严惩,但其背后深藏的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暴力伤害法官的事件频频出现,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官保护不足等都是原因,但这一现象暴露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法官的权威和公信力已经弱化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执掌审判、主持正义的法官本应享有崇高的威信,但现在却招致如此的仇恨与轻视,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法官队伍建设相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集中表现为法官准入门槛太低,法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法官并非法律专业出身,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有的法官观念陈旧,无法理解越来越多的新型法律关系。这些严重影响了法官判决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法官自然也就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第二,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损害了法官公正无私的形象。近年来,法官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出现,部分法官存在审判不公、枉法裁判、收受贿赂等严重问题,有的甚至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虽然这些人在法官队伍中只占极少数,但由于他们的行为影响恶劣,给法官的形象严重抹黑。这导致很多人在对判决不满意时会下意识地怀疑法官的人格和审判的公正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对法官的尊重与信服了。

  第三,在制度上法院承担了过多的任务,法官肩负的压力过重。司法审判是维护公正、解决纠纷的最后手段,它只是社会调整机制中的一部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比如法律手段能够惩罚犯罪但并不能根本消除犯罪,但人们对于法院、法官惩治犯罪抱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不能实现这种期望,人们便会产生极大的心里落差,直接导致对法官的失望和不满。

  法官遭遇暴力伤害,这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我们应当以之为鉴,深刻反省,检讨我们的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进步,努力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积极投身实践,深入群众,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好地人民服务,争取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必须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人民公仆的本色。在具体工作中要公正执法,绝不徇私。

  最后,要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人生责任,视群众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视群众的需求为最大的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群众的难题、满足群众的需要。




互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