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预测题一:择校热
安徽铜陵,一个以盛产铜矿而得名的城市。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铜陵市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铜陵模式”。很多地方盛行的“择校风”,在这里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择校热”是个老问题,但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已经成为教育乱收费的主要源头,严重侵蚀免费义务教育的成果。动辄上亿的择校费,也成为一些中小学领导腐败的诱因。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而一些名校的扩张,反过来又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被择校所裹挟的家长,客观上也助长了择校热。学生家长是择校的受害者,但一到自己孩子这儿,摇身一变又成了择校的拥趸,排队交钱还要“自愿”。一旦择校成功,还在那儿暗自庆幸呢。正是这些恶性循环,使择校热陷入“治理—反弹”的怪圈。
根治“择校热”,维护教育公平,首先应强调主管部门的责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义务教育作为人的一生中历时最长、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领域。根治择校,必须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这已成为普遍共识,问题仍在于如何落实。
所谓责任,首先在于教育投入。在硬件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应该首先落实公平原则。教育投入要少干“锦上添花”的事,实现城乡学校公用经费、生均教育经费标准的统一,保证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的均衡,才能大大改善落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吸引力。
其次是师资的均衡。择校很大程度上就是择师。要把教师当作整个国家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城乡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随着教师待遇的改善,在就业压力下,教师岗位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应该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大学生投身基层教育。
面试预测题二:高考移民
据中广网报道,青海省高考文科状元已被证实为“高考移民”,有关部门已决定取消其在青海的高考录取资格,在清华大学的录取当中也未给该考生投档。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解析】
由于高考试卷和录取分数线在全国并不是统一的,加上制度性的壁垒和户籍政策的存在,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同一考生因户籍所在地不同,享有不同的高考录取权利。而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地区差异,是导致日益汹涌的高考移民浪潮的根本原因。
从小范围看,打击高考移民,看似保障了同一省区的考生公平竞争;但从全国范围看,正是各地教育不均衡发展,才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考移民问题,须尽力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而不是一味地不惜遏止人才正常流动、居民自由迁徙而采取"画地为牢"的限制政策。
解决高考移民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淡化户籍制度,强化学籍制度,即以学籍为主导,辅以户籍、居住证,以管理学生的求学与升学问题。与此同时,要着力改革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尽力促进我国各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做到在全国任何地方求学、升学,都有大致相同的机会,只有这样,移民考生才有可能停歇迁徙的脚步。"
面试预测题三: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2010年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困扰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的难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把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明确划定在流入地政府,明确要求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你如何看待?
【解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