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在世纪之交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前人难以想象的深刻变化。
第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第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总之,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发生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就业和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自主性、灵活性比过去大为增强。
第二,我国工人和农民以及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
第三,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产生不同的利益要求也越来越多。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党的新变化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经过80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自身的变化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
第一,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党员队伍空前发展壮大。二是党员队伍的构成呈现出新的特点。三是党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变化为我们如何保证党员的质量和保持党的性质,提出了重大而又现实的新课题。
第二,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概括地说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注意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做分析题。每一个具体要点可以做选择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包括时代背景,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
第三,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保证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的八十多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
总结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酝酿、形成到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考,始于党的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十五大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联系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探索。江泽民同志先后在广东和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工作,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调研。在考察和调研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对关系新时期党建工作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了系统、科学的回答,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还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要求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并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庄重地写入党章,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至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从最初提出时的一个重要观点,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思想全面的理论体系;从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纲领,发展成为不仅指导党的工作,而且指导整个国家工作、指导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为我们准确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包括: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第四,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者密切相关、辩证统一,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完备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问题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它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著名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问题上,它提出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它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它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方面都形成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问题上,它强调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它强调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它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江泽民同志把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
关于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在新世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关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表明了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决心和诚意,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指明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是新世纪发展两岸关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纲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开展全方位外交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人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更为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文化建设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问题,把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视人的民利益高于一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敏锐地抓住并正确回答了时代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可以分析题形式考核,所以要着重于理解,一是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二是它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三是它本身是一个发展的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准确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客观需要,并把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揭示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的系统理论,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重大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三个代表”这一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不仅每个方面都具有新的深刻内涵,而且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揭示了我们治党和治国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一个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认识的新的理论体系。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强调要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指出要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第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第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原理,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文化建设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思考和指导党的建设,突出了党的先进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一致性,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灵魂和本质,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集中反映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认识和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它极大地推动了全党全国的思想解放,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强大生命力,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其永葆生命力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创立了科学的理论,而且塑造了这一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15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本质的概括。
第一,“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的立党之本,进一步回答了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二,“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的执政之基,进一步回答了党应该怎样执政的问题。
第三,“三个代表”揭示了我们的力量之源,进一步回答了党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共产党”这一时代课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作出了新概括,涵盖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贯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深化了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涵。纵观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史,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代表”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为什么要建党、建党干什么、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第三,“三个代表”提供了衡量我们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面向新世纪,我们党承担着执政兴国的重要任务。怎样才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检验执政兴国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什么?“三个代表”为我们提供了依据。面向未来,怎样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本上就是要在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上下工夫。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实践为最高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我们国家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物质基础、文化支撑和社会基础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文化支撑和广泛的群众支持才能得以实现。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1世纪初,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重大问题,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的当务之急,也是完成党在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
总之,“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特别注意“三个代表”不仅仅是指导党的建设的理论,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Ⅳ常见错误点拨
注意把“三个代表”中的每一个代表的定位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区别开来。“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