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说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是因为:首先,邓小平是新时期党在政治上和思想理论上的杰出代表。其次,邓小平是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概括总结者。再次,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中主要科学论断的提出者。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分析了和平和发展的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提出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坚定地实行开放,以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第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成果,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辨证地统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新境界。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过去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成果,纠正了发生的错误,并研究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邓小平理论使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支持和鼓励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伟大创造,及时总结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始于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初步探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新启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相联系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在全面、正确领会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
看一种理论是否属于科学理论体系,主要:一是看它有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或贯串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二是看它是否有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三是看它提出的一系列论断与观点,彼此之间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否有一个一以贯之的逻辑起点或逻辑终点,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是否有一些中介范畴;四是看它的主要论断与观点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成为人们有效地改造、保护和优化自然或社会的理论指导。凡是符合上述标准的一切理论,不管是以专著的形式加以表述,还是以零散的讲话、文章加以表述,都堪称为科学理论体系。依据上述五条标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邓小平理论中,贯串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邓小平理论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地揭示了这个对象的特殊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它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研究和论证的主题,这就是关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它还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研究问题的着眼点和突破口,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三,邓小平理论中的各个主要论断、观点彼此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而不是一堆各自孤立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大杂烩。邓小平理论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为什么说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掌握这个问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二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这是它已成为一个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第四,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它的核心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重要论点,已被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我们断言它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主要依据。邓小平理论既坚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总的来看,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照抄书本,不照搬外国模式,走中国式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指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3)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同时要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一切先进的闻名成果。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依靠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9)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依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来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总之,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成的科学体系。它们在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都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把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领导力量,等等。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继承和坚持、更重要的是发展和创新,是适应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并且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2.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学习邓小平理论,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指导意义。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至关重要。在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作为会议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对国际局势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新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体系。
主题,这是有重大意义的。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它表现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决心和信心,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江泽民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这是对一百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2)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之所以这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一门科学,它揭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它已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多年以来的伟大实践所证实。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永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还在于它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地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善于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善于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注意理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Ⅳ常见错误点拨
内容概要(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一般都知道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但容易忽视两大成果的内涵,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二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容易只谈其中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