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常识判断是考查考生平时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这部分知识范围广泛包罗万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考生不仅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更要注意总结才能便于记忆。本文浙江公务员考试网(www.zjgwy.org)给大家带来“古人的计时常识”,希望能对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古代一个时辰等于现在2个小时,但古代的一刻是现在的15分钟吗?“三更夜半”是现在的几点?“弹指”、“瞬息”、“一念”、“刹那”,它们之间如何换算?
古人最常用的计时用语是“辰”,也称“时辰”。他们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给每个时辰取名,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日“时辰”从子时(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夜里十一点钟到一点钟)开始,到亥时(相当于夜里九点钟到十一点钟)结束。
子时:23:00至01:00(夜半)
丑时:01:00至03:00(鸡鸣)
寅时:03:00至05:00(平旦)
卯时:05:00至07:00(日出)
辰时:07:00至09:00(食时)
巳时:09:00至11:00(隅中)
午时:11:00至13:00(日中)
未时:13:00至15:00(日昳)
申时:15:00至17:00(晡时)
酉时:17:00至19:00(日入)
戌时:19:00至21:00(黄昏)
亥时:21:00至23:00(人定)
古人说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半个“时辰”就是一个小时。
古人计时也说“刻”,这一时间概念源自于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晷和漏壶。
日晷是在一圆盘当中垂直树立一杆,利用阳光下立竿见影的移动来计时,并以盘上刻痕为时间标记,即所谓的“晷度日刻”。
最初用漏壶计时,一昼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们现在说的一刻钟在时间长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为一百刻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于现在所说的十五分钟。
明清小说中常用“一盏茶”和“一炷香”来表示时间。
中国人自古就有喝茶的习惯,所以用喝茶的时间来计时是很自然的。古人称喝茶用的小杯子为“盏”,所以才叫做“一盏茶”时间。
寺庙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烧香又是寺庙里最常见的宗教仪式。所以燃烧“一炷香”的时间也成了人们常用的表达时间段的用语。
“歇”也是古人表示时间的用词,有“一歇”和“半歇”的说法,意思差不多,都是“一会儿”的意思。
例如《水浒传》十五回,说阮小二哥几个把“三只船厮并着划了一歇,早到那箇水阁酒店前”;二十三回又说武松“半歇儿把大虫打作一堆”。
如今在江南的一些方言中仍保留了“歇”的这一层意思,如上海话“一歇歇”,意为最短时间。
除了地支计时法,古人还为漫漫长夜单独制定了计时法。古人把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两个小时。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与常人理解不同的是,一更并非对应子时,而对应的是戌时,也就是说,夜从戌时(黄昏)开始,卯时结束。这样一来,“三更”正好对应“夜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更半夜”。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
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鼓楼钟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
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刷有质量的常识题目,建议加入公考通【常识直播刷题课】,原价199,现预售仅需1元!
刷题时间:1月16日-20日,每晚19:30开刷。提醒,课前不提供当天刷题内容,边上边做边讲,每节课50题左右,刷过的题目当天课程结束后会整理成电子档传到资料区供大家下载。
出题范围:法律、政治、经济、科学、人文历史、公文、管理、地理国情
讲课老师:李猛元。有4年公考培训授课经验,公考通公基、常识教研负责人,精通各地事业单位笔试内容,善于借助有趣的形式向学员传达有用的知识。
双重福利:
1.五天直播的课上,会抽发言的考生送价值149元的四册公基真题库(4000题)
2.五天连续朋友圈打卡,截图发给助教微信,可以领取神秘奖品(点击下图加入课程)